close

解龐貝氏症,覺得好可怕!
希望濬豪沒事,畢竟機率這麼低---
而家族也沒有這樣的遺傳史!
若真的生病了,就要趕快帶他去治療---
還好已經有治療龐貝氏症的方法!
要謝謝中研院生物醫學研究所所長陳垣崇,
研發出治療藥物,實在是太了不起了!



台大醫院基因醫學部新生兒篩檢中心

龐貝氏症新生兒篩檢    

 

龐貝氏症是由於缺乏溶小體-酸性α-葡萄糖苷酶,導致進入溶小體的肝醣無法被分解而持續堆積,進而影響到細胞的功能,又稱為肝醣儲積症第二型。此症是一種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,男女的患病機率是一樣的。在台灣及中國南方的目前統計的發生率約為五萬分之一,而美國及荷蘭統計發生率為四萬到十萬分之一。

此症可依發病年齡與影響器官大致分為兩類:嬰兒型與晚發型。

典型嬰兒型在1歲前會出現肌肉無力與心臟肥大的症狀,大多數個案會在6個月前就發病。臨床上,嬰兒型最明顯的特徵是肝醣貯積在心臟而使得心室肥大,導致心臟迅速擴大,最終造成主動脈血流受阻。肝醣儲積在骨骼肌肉則導致肌肉低張力及肌肉無力,之後呼吸肌也會受影響,造成換氣不足及急速呼吸代償。大部分的患嬰在兩、三個月大時,會出現四肢活動力差,及頭部控制力差等症狀。在三、四個月大時,常因為罹患氣管炎,進行胸部X光檢查時發現心臟肥大。肌肉無力及心臟肥大的症狀會持續惡化,一般患者在一歲以前會因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而死亡。

晚發型又細分為孩童型,少年型與成年型。發病年紀可由6個月到成年不等,主要表現肌肉無力的症狀,伴隨呼吸系統受損的症狀,但不會有心臟肥大的問題。

龐貝氏症之治療

龐貝氏症的治療,是以基因工程的技術,製造患者所缺乏的酵素,以注射的方式補充患者體內的缺乏,矯正其疾病。一些治療成功的個案,在一、二歲時已經可以正常的行走。但是如果開始治療的時間太晚,就沒有辦法達到治療的效果。

篩檢的重要性

新生兒出生滿48小時後,透過新生兒篩檢,測定寶寶血液中酸性α-葡萄糖苷酶的酵素活性,可以檢測出嬰兒型龐貝氏症的患者。由於初檢時,篩檢中心會選取百分之一的新生兒進行複檢,所以如果接到複檢通知時,並不需要太緊張。以台大醫院94-95年的經驗來說,共已篩檢超過9萬名新生兒。進入複檢作業(須採第二次血片)的每10人中,有1人須進入確認作業(至醫院做確認診斷)。到目前為止,只有3人確定為龐貝氏症。總發生率粗估為三萬到四萬分之一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lin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7) 人氣()